Good Evening!
昨晚到今天早上,可能是我睡著比較好的一天,可能就是累,可能就是放棄了一部份我不想看也不想聽的事情;大家晚安,恭喜你,明天就是週末了;希望你事情不是太多到,又是一個淹沒的週末;也希望大家有機會,可以好好的休息,至少睡飽一點,也留更多時間給自己,無論如何-寶貴的時間,還是需要留給自己還有自己珍貴的人。
當男人戀愛時
昨天講了消失的情人節,今天又出現了當男人戀愛時。我其實想要說的是,身為觀影者,你通常會如何看待一部電影,當你坐在那座椅上,直到你走出那戲院;感動的,可能是呼應到你過往的經驗;傷痛的,或許是碰觸到了你過去的傷口;而從那戲院的出入口,走進又走出的每一個人,可能都帶著不一樣的心情、期待,而走出來之後,也同樣乘載著不同的感受與想法。
這些,是真的電影帶給你的嗎?每一禎影像,演員的每一個走位,鏡頭的運轉,那變化,當然都是電影帶給你的,但是你如何詮釋那樣的劇情與安排,跟編劇導演簡短的可能兩個小時的片長呈現,對照你自己相對漫長了許多的生命故事;對比,可能都是稍過了,而我想說-什麼時候看電影變成了警總般的一一檢視,就好像在方方面面,都千萬不要對得起社會主流的價值觀,或者是好像是肯定就是對不住那非主流但歸屬於弱勢族群。
我問號,但我不排斥這樣的切入的角度,提供不會是100%都會注意到小心處理的電影處理看法;但是造成 “炎上” 這樣的事情,或者是反而去逼迫還是情緒勒索到電影劇組,我認真是覺得可以不用。但是可以向電影提出這樣的質問,但我想劇組會怎樣回答,就是怎樣的回答方式,也是可以不要有其他的質疑或比較好。但通常,我想劇組不會給出不漂亮或不保守的答案的,就看劇組是如何看待這樣的提問。
而不讓演員清楚明白拍攝的方向,而去刻意安排突如其來不在劇本的反應,我認為非常的沒有道德。或許有人會解釋說,因為想要得到最真實的反射,才會更接近那樣的狀況,我說這應該是屁話;電影永遠都不會是真實人生,電影如果是真實人生就不會有人想要進入電影院去看戲了,看自己就夠了;就是因為電影是經過編劇、經過剪輯、經過美化或遮掩,才拍出來的,才會讓人提起勇氣,花錢賺取那短暫的飛躍現實的體驗。
我沒有想到現在還會有這樣的拍攝電影方式,即便是如此,我相信任何一個演員,不要說敬業不敬業,內心絕對會留下什麼;哪怕是對於劇組的不信任,配合的演員的懷疑,更會對於之後的演藝還有所影響;今天可能是個突如其來的猛親,哪天會不會又是個隱埋不知情的強暴呢?任何圍觀的人,都是共同的犯罪,哪怕妳們要解釋它為藝術,還是犧牲什麼。劇組還敢拿出來當作是新聞話題還是採訪的亮點!你確定嗎?
但是不獨有偶的一件接過一件,一事帶過一事,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些因為不同觀點所引發的爭議呢?我會說-電影無法拍攝出現實生活中的零零總總,因為現實生活比太多太多更血淋淋與活生生;電影會製造各種衝突還有場景,以及故事內容,可能誇張的演繹出,接近真實,但就因為那貼近真實,劇組更應該注意到這樣的畫面,是否可以符合多數以及少數群眾的觀影感受,但無論如何最後都會有所取捨,沒有100%這回事,更沒有100%政治正確這回事,否則毫無風格或藝術可言了;我認為身為觀影者的我們,當我們一股氣的想法發洩自己觀影後所有的發想、感受,哪怕是曾經是那受苦受難的那一個投射對象,我們也應該幫自己加一個前提-那就是,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欠我,這樣處理是不是能夠引發更多正向的討論,還是發揮作用去影響到後來的拍攝與處理,我覺得都應該可以想想;但我不想要阻止任何人,去說出自己想要說的;因為頂多,我就選擇把耳朵把眼睛都關上而已。
~not really.
新冠快訊:英國全國歸返正常,因為一封洩漏出的電子郵件,讓社會陷入到底要如何接受英相公布要讓全英國每一個人做每週兩次快篩的規劃,因為信中說檢測出有感染的結果只有2%~10%是正確的。
因為狀態不是很好,星期五的電子報就到此為止,希望各位都能夠找到心中的平靜,然後重新-回來。
還有一些有趣的文章,也推薦給大家一讀:
白人射後不理、傀儡花這本書你會給幾分?讀書會:傀儡花 第八部 第九部 第十部 (最感人的一句話-”我們回來了!”)
【呱吉Podcast】新資料夾(36):整天整天怕周球 (台南人繞入去吃一碗鹹粥!是生活,也是必須)
#我也是看法白才知道:法院認證?北部人不懂台南人的小確幸!
《當男人戀愛時》什麼是台式浪漫?
假浪漫真侵犯!《當男人戀愛時》這幕為什麼被罵爆? (我原本以為這部又是要講-消失的情人節,那樣的情事;結果,其實是講另外一回事,而我卻認為這是更嚴重的問題!但是對我而言,電影就是電影,電影永遠無法把現實生活改完整的拍出的;電影的詮釋,也必須會需要接受來自於現實生活與社會的,對應、反照,也包含了評論與批判)
【展覽】「38號樹洞」性騷擾信件展:鄭家純這種跳脫框架的存在,成了保守派的眼中釘
時事▕ 《消失的情人節》- 淺談電影創作與欣賞的公民責任
日本「福島核廢水」爭議一次看:排入海後有無危害?福島漁產是否受衝擊?(之前以為日本是將要毫無處理就將那一堆廢水傾倒入海,但後來才知道還有一定的處理程序;再加上福島是因為核災難而產生的廢水;是否這樣的處理確實對於環境以及周邊,乃至全球會有影響;這是日本需要能夠證明的。)
一生口無遮攔的菲利浦親王,再也聽不到他的「政治不正確」笑話 (我其實選入這一篇,是因為最近的情緒確實如這樣的把腳放入口中說話的樣子;但也因為最近的一些新聞事件,我開始看待-是否人有其真意?還是刻意的呢?我不知道;當下發生,更有媒體的推波助瀾,甚或是被媒體激出來的吧,我猜;但講錯話,是在別人所看起來;所以可能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去問當事人)
太魯閣事故公聽會: 工會反對「台鐵公司化」,學者提議「公投來決定」
諫山創《進擊的巨人》:所有的政治一開始都是去追尋自由,但在最後是去學會背負犧牲
食物成癮 (一),(二),(三) by 陳豐偉
2021 台北電影節主視覺釋出!專訪設計師 Misc:以 50 隻蝴蝶演化、重組,幻化出每個選擇背後的可能
「印象莫內-光影體驗展」6月登場!高達 5 公尺巨幕沈浸式投影,集結 18 位印象派巨擘 2 千多幅經典作品
跳舞的草間彌生南瓜!點點樹、星光南瓜等創作亮相,草間彌生展於紐約植物園揭幕
Apple Car會改變Apple嗎?/Frederic Filloux
【硬塞專家開評】三年遊走法律灰色地帶?SWAG 被抄台——台灣色情產業創新的思考
DPP Decides Against Campaigning for Its Own Version of Referendum Questions
《職災保險法》初審通過:前2個月給付投保薪資100%,建教實習生、家庭幫傭全納保
【一帶一路下的印尼】面對中資環評不透明,民眾不看好高鐵改變他們的未來
America Has Pandemic Senioritis (Being so close (and yet so far) is a stress all its own. )
我看過這種藝術風格 它就是「一格一格的」! 靈感源於70年代的像素藝術Pixel Art
2021 臺北文創天空創意節「解 • 邊界 ReStart」百萬計畫開始徵件
Combatting COVID-19 news fatigue: how journalists can keep readers engaged
US newspaper circulations: How Covid-19 hit sales of America's largest daily print titles
#405 (經濟學人導讀 — 每日新聞)
全家奪超商App霸主,但寄杯不是最受歡迎功能?消費者在意的是這5大要點
花旗欲撤出台灣消金市場!出售 13 國消費金融業務,對客戶、員工有何影響?
龐氏騙局主使獄中過世 馬多夫詭笑:人心貪婪
[Annal of Medicine]: What Will It Take to Pandemic-Proof America? (When the next virus strikes, we’ll look back on this moment as an opportunity that we either seized or squandered. ) By Dhruv Khullar
Substack will spend $1 million to support “up to 30” local news writers from Nieman Lab
Antibiotic pipeline offers little hope to counter 'silent pandemic' of superbugs, WHO warns from the Telegraph
Vax Passports Are a Bad Idea (Prasad explores the balance of possible (but uncertain) health benefits and social harms)
New Side Effect From mRNA COVID Vaccines? (Surprise finding in Israeli case series)
818案宣判: 黎智英被判1年 李柱铭获刑11个月、缓刑两年
The misinformation virus (Lies and distortions don’t just afflict the ignorant.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vulnerable you can be to infection )
我也覺得比起消失的情人節的「劇情」,當男人戀愛時的那個偷來的「手法」才是真正糟糕的事情⋯